杨凌示范区聚焦种业创新 打造农业丰收的“芯片”


  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示范区成立24年来,立足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不忘科技兴农初心、牢记创新驱动使命,不断集聚整合种业科研力量和创新资源,全力打造农业丰收的“芯片”。


  盛夏时节,祁连山上白雪皑皑,山下成片的油菜花金光灿灿。置身油菜花海,村民付伊之喜不自禁。他种植的这800亩“秦杂油11”春油菜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育种专家韦世豪,历时10余年选育出的新品种,和当地品种相比,“秦杂油11”春油菜品种可增产5%左右,含油量可提高2%-3%。


  甘肃省民乐县新天镇周陆村村民付伊之:“这个种子产量高,出油率高,抗倒伏,适合机收,长势喜人。”


  亩产从700公斤提高到1000多公斤,榆林市定边县种了13年玉米的高海宽,也打心眼里感激西农大薛吉全教授培育的陕单系列玉米新品种。


  榆林市定边县种植大户高海宽:“过去的话你没有那个技术,不懂这个品种,你就不敢种植那么多,现在的话,我就接600亩,产量就是110多万斤,纯收入40万。”


  围绕玉米产业发展需求,薛吉全团队在榆林率先走出了玉米种质协同创新的路子。他们审定了陕单609、陕单636等18个玉米新品种,创建了多项全国玉米高产纪录,引领推动玉米生产从高产潜力挖掘到全程机械化生产的转型升级,使榆林玉米种植面积从2017年的190万亩,扩大到现在的400万亩,单产水平提高100至200公斤。


  在甘肃省庆城县果农樊宾强的果园里,看着已套上袋子的瑞阳、瑞雪苹果,樊宾强对自己今年的收入信心满满。


  庆城县玄马镇樊家庙村果农樊宾强:“优质果子的话按个卖,装到礼盒装12个果子卖120块钱,比那个老品种富士要多卖一半。”


  地处全国苹果最佳优生区的甘肃省庆城县,一直存在着苹果品种老化、栽培管理粗放的短板。西农大赵政阳团队在当地开展品种更新和栽培模式的示范推广后,瑞雪、瑞阳等新品种、新技术在这里落地生根,使庆城苹果面积从原来的23万亩增加到43万亩,产值从原来的不到4亿元增加到9亿元。


  从祁连山下的油菜花、到塞上榆林的玉米田,再到甘肃庆城的苹果园,24年来,杨凌农科专家潜心培育动植物新品种768个。“十三五”以来,促成各类植物品种权交易250多项,交易额突破2.2亿元,农作物新品种年示范推广面积过亿亩,年种子交易总额约8亿元,占陕西种子年交易额的一半。今年,杨凌示范区以建设国家种业区域创新中心为目标,围绕小麦、玉米、油菜等5大农作物,组建了杨凌种业创新中心,力争形成政府、科研、市场协同推动种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用种业 “芯片”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杨凌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马江涛:“我们将以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为指引,贯彻落实好省委全会精神。聚焦种业创新,力争到到2030年培育出突破性农作物新品种20个,孵化种业上市企业、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3-5家,培养种业领军人才8-10人,推动杨凌成为国家种业重要战略科技力量。”


标签: 杨凌示范区 陕西省

阅读:0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