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自贸区西安区域发布创新举措


  4月5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区西安管委会召开媒体见面会。介绍了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区域筹建情况和创新举措。高新区、经开区、国际港务区、浐灞生态区4个功能区分别介绍了各自功能区亮点及全球招商政策。


  西安区域涵盖两大片区四大功能区


  据介绍,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共涉及三个片区,总面积119.95平方公里,其中西安区域涵盖了中心片区、国际港务区两大片区,包括西安高新区、经开区、国际港务区、浐灞生态区等4个功能区。


  其中,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高新区规划面积35.67平方公里(含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3.64平方公里及西安出口加工区B区0.79平方公里),将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发展以金融贸易为核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打造面向全球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人文交流枢纽和金融贸易中心,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创新中心和“一带一路”创新之都,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经开区规划面积9.51平方公里(含西安出口加工区A区0.75平方公里),将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新金融产业和制造服务业,力争经过三至五年改革试验,成为先进制造业与制造服务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的自由贸易高地,为陕西省推进“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国际港务区规划面积22.62平方公里(含西安综合保税区6.17平方公里),重点建设国际陆港、商贸物流区和新金融产业示范区。以打造国际内陆自由港为目标,重点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临港产业、类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文化体育等产业,建设“一带一路”国际中转内陆枢纽港和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开放型金融产业创新高地、国际文化体育交流新平台,致力于打造临港产业、融资租赁产业、电子商务产业、体育健康产业和开放型经济产业5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浐灞生态区规划面积3.81平方公里。以打造丝路沿线金融创新实验区和国际文化交流示范区为核心,重点发展金融商务、国际旅游文化交流、会展经济、对外贸易等产业,将建设成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开放型金融商务聚集区、国际文化交流及会展服务新平台。


  一口受理十九项事项联办办证时间缩短为3个工作日


  据西安市副市长李元介绍,4月1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西安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着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形成了五大类20条创新举措。


  在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实现了“一口受理、十九项事项联办”,并将办证时间缩短为3个工作日;同时,以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为目标,4个功能区首批推出了702项最多跑一次服务事项;推出“集群注册”新模式,为企业提供集群注册服务。


  实行机场货站前移,缩短企业通关时间;采取“舱单归并”和“大包过机”通关模式,有效提高通关效率;推行陆空联运新模式,降低企业综合成本;探索设立海外仓,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促进“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快速发展;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面向全球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揭牌当日,已有176家国内外企业首批入驻。


  开展金融创新,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功能,重点培育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融资担保、小额贷款、金融资产交易所等新金融产业,努力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新金融中心。依托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科技金融投贷联动;搭建金融与信用服务平台,提升自贸试验区的营商环境;创新新金融产业扶持政策,构建新金融产业生态链;发挥西安文化资源优势,构建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设立灞柳基金小镇,打造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发展示范区。


  发挥“一带一路”与自贸试验区两大国家战略的叠加效应,以“长安号”国际班列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的骨干网络,以粮食、肉类等各类口岸作为功能平台,实施陆空联运,建立国际物流大通道;支持企业“走出去”,推动合作园区建设,开启“两国双园”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探索搭建出口信用促进平台,破解中小型出口企业融资难题;以金融为引领,实现大招商和产融结合;设立陕西自贸试验区仲裁院,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体系。


  加快西安领事馆区建设,设立签证服务中心,推进自贸区对外开放便利化;以世园音乐节、华夏旅游综合体为主要载体,打造“一带一路”文化聚集地和引领地;建立丝绸之路技术转移基地,推动本地企业融入全球创新链,在全球范围内吸纳科技成果、布局产业链。


标签: 陕西自由贸易区 媒体见面会

阅读:0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