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人生之路》收官 荧屏“焕新”经典文学 探寻影视改编新路径

  昨晚,电视剧《人生之路》在爱奇艺播出平台收官,今晚在央视一套的播出也将告一段落。该剧自开播以来,收视率、网播热度、网友讨论度一路攀升,成为国民级热剧。


  随着剧情的不断深入,该剧在各大社交平台引起的讨论也更加热烈和多元。


  “焕新”表达让年轻观众共情


  40多年前,路遥以对文学超乎寻常的虔诚创作了《人生》,用他个人在平凡世界中的体悟书写了土地、青春、奋斗,为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带去启示与鼓舞。


  40多年后,部分取材自路遥中篇小说《人生》的电视剧《人生之路》播出,围绕“人生抉择”这个内核,刻画了高加林、刘巧珍、黄亚萍、高双星等平凡个体与时代发展之间的关系,面临人生的挫折、磨难、机遇和考验,他们在妥协与抵抗、接受与突围之间不断折返,最终实现个体的成长。同时,还全景展现改革开放后中国青年全力改变命运、创造新生活的奋斗历程,跌宕起伏的剧情引起观众思考与共鸣。


  作为2022年度陕西省和西安市重大文化精品项目,电视剧《人生之路》对小说进行了再现与“焕新”,其大胆的改编方向,引发了各界不同声音。不同时代的读者,对具体细节的认知和感受变得不同,这种“焕新”性创作在年轻观众中引发热烈讨论。


  经典再现在“形”,更在“魂”。电视剧《人生之路》讲述的虽然是20世纪的故事,但在情感内核上观照当下,对于年轻观众而言,剧中青年人所经历的一切,也是当下他们切身感受的。有网友称,“很意外,在剧集平实的叙事中竟然看到了自己的青春,隔着遥远时空与高加林、刘巧珍等人产生共情。”


  为影视改编提供新样本


  近年来,随着《人世间》《装台》等现实题材电视剧的热播,经典文学作品已成为影视创作的“富矿”。


  如何在改编时保留经典作品的文学之魂,同时又能呼应当下的社会热点、民生民情,打破与当今观众的时空距离,成为影视剧改编的关键。电视剧《人生之路》的“焕新”尝试则为影视改编提供了新路径。


  作者路遥在小说《人生》的最后一章留下了这样的标注,“并非结局”,于是,这个开放式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对此,电视剧《人生之路》的文学顾问、陕西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竹子坦言,“路遥笔下的‘并非结局’应该有这样的含义,即人生是不可预料的,是未知的。《人生》讲述的只是高加林人生的一个阶段,并非全部。从客观上说,这的确给续写留下了空间,因为小说不是大团圆结尾,许多读者就会想象人物最后的归宿。”


  谈及影视剧“焕新”表达的方式,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张阿利说,“《人生之路》提取经典文学作品部分内容的创作,总体来说属于影视剧文学改编的类型,它是利用原著小说的故事构架和人物构架进行创作,一方面在时空上大幅延展,一直延伸到和大家现在的生活比较贴近的状态;另一方面通过增加新角色、调整老角色,拓展成群像戏。”竹子认为,“剧本对于《人生》的续写需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必须依照原著构建的人物关系,后半部分的情节线和高加林的人物走向、人生态度,与原著为其赋予的精神底色必须一脉相承。这个精神底色就是对困难绝不屈服,对改变命运怀着强烈的渴望。”

标签: 人生之路

阅读:0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