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堂:棉絮画传承人


  1966年,文革时期,我的姨夫陈步澜(西安市莲湖区菜坑岸人),由于历史原因,被红卫兵送回河北保定老家,在那段时间内,由于政治压力,他除参加劳动外,根据民间艺人口传心授及相关资料,先后经过多次反复实践,终于在1970年成功创作出了既有民间艺术色彩、又有中国画水墨效果双重表现力的画种“棉絮画”。


  1972年,我姨夫平反,落实政策后回到西安,同时将棉絮画技艺带到西安。1973年,在当时的长安书画社办起第一届“棉絮画工艺美术组”,开始收徒并制作棉絮画。


  1975年,我在延安工作,到西安出差时,利用出差时间,向我姨夫陈步澜求教,我姨夫将此技艺和棉花染色、制胎等方法传授给我。回到延安后,我利用工作之余反复实践,通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1977年秋,制作出了“棉絮虎”和“马”等棉絮画作品,这些作品于1978年被延安市外贸公司送到天津口岸,准备作为出口产品,但最终因外观装饰和产品包装不够精致未能出口。


  1981年,为了更好的发展“棉絮画”,延安市成立了“延安市荟萃工艺美术厂”,由我本人任厂长。招收文教系统待业青年40人,兴办起了第一届棉絮画学习班,当时在安置就业方面起到了作用。1983年,时任国家劳动人事部部长的何光与时任陕西省劳动人事厅副厅长的王崇昌,曾两次到延安市荟萃工艺美术厂考察,并拨专款支持该项目的发展。


  1984年9月,全国劳动就业成果展览会在北京召开,我作为延安棉絮画的代表,在北京参加展览。会议期间,习仲勋、康克清、陈慕华、郝建秀等国家领导人对棉絮画作出了高度评价并与我合影。同年,延安日报、陕西日报等新闻媒体对绵絮画进行了报道。


  1986年5月,第一次共100余幅棉絮画作品,在延安群众艺术馆展出,时任延安地区行署书记的白恩培出席画展,并多次去荟萃工艺厂指导工作。那时“棉絮画”可以说是延安对外的一个招牌,政府对外交流的礼品就是“棉絮画”。


  1986年10月1日,以“延安棉絮画”为题的100多幅棉絮画作品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展出,时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的胡景通等省上领导出席开幕式。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均作了报道。碑林展览结束后,陕西省外办下属的陕西中侨总公司为了发展我省旅游产业,经过多次协商,通过省劳动人事批准,把我从延安荟萃工艺美术厂调到了陕西省中侨总公司,组建陕西省中侨总公司旅游工艺品中心,任总工艺师,并从延安荟萃工艺美术厂调王淑琴、郑金莲、同小明、杨翠兰等八名棉絮画生产骨干到中侨总公司继续从事棉絮画制作工作。为了发展棉絮画,1987年8月,在文艺路与刁家村东口,当时的中侨公司办公大楼内,公开招收了西安市爱好美术的待业青年40名,办起了中侨公司第一期棉絮画学员培训班,我担任主讲老师,并聘请我姨夫陈步澜参与授课和技术指导。


  从1987年下半年起,中侨公司因向新加坡出口工艺品,在社会上收购手工艺刺绣品,当时张宝兰同志找我,请求我们销售她手工绣的布拖鞋和五毒马甲,那段时间我们也订购了她一部分拖鞋和马甲。在张宝兰来往中侨公司送绣品的过程中,她接触到了棉絮画,有时她也来学员培训班听课。直到1988年4月,张宝兰几次找我并给我送来她绣的一双拖鞋,说她想学棉絮画。5月份又给我的小儿子做了两件小衣服并提出要我给她几个图案、棉花和工具,鉴于张宝兰的热心,我就给了她工具、彩色棉花以及几个图案。1988年8月份左右,张宝兰找我并拿来了她自己制作的一个小棉絮画,绿色鹦鹉。我看后还对她的精神给予肯定,并提出了指导与改进意见。


  1989年,中侨总公司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公司经营遇到一些问题,中侨总公司也由文艺路搬到了互助路办公,工艺品收购也停止了。1992年秋天,我去历史博物馆时,在门口遇见张宝兰,她请我到她当时在省家属院的家里做客,并说她做了些棉絮画请我指导一下。我们到了她家后,看到她做的大约五六幅棉絮画,大多是花鸟类。我看后对她说:“还不错,就是造型不准确,牡丹花做的比动物要好些。”张也虚心接受了我提出的建议。


  中侨公司业务运作虽然出现问题,出口业务受到影响,但我对棉絮画的研究却一直没有停止。1990年,我向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赠送巨幅棉絮画《巨龙腾飞》,并应邀出席了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受到国家体委的表彰。又先后经过三年的时间做了大约60多幅大幅棉絮画,于1995年5月和6月分别在吉林长春市和黑龙江哈尔滨市举办了棉絮画展,当时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巩固发展这一画种,1996年6月6日在省财政厅、文化厅支持下,经省文化厅和民政厅批准,正式成立了“陕西棉絮画书画研究会”,我任会长,成立大会上,省委领导李溪浦、白纪年、毛生先、李森贵、王双锡等出席,程安东省长题词“百花齐放又一家”表示祝贺。


  1998年8月9月,中央电视台《中国一绝》栏目和《夕阳红》栏目先后到西安为棉絮画拍摄五集专题片,在中央四套先后播放共十二次之多。


  1998年12月由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孙宜生写序,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批准《李福堂棉絮画选集》正式出版,时任人民日报社社长的邵华泽为此书题字书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全国人大委员王炳乾、邵华泽、省委副书记张宝庆等为该书题词祝贺。


  2000年到2003年,棉絮画先后在广西、江苏、新疆等省份多次展出,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


  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国画和棉絮画的研究和传承,我的学生许辉、咸辉、黎萍、李瑾、林斌等以及大儿子李海红长期来一并坚持研究、创作和发展着棉絮画。在西安咸宁路浐河西路别墅一区28号成立了“中国棉絮画海红艺术工作室”,许辉创作的纱影、双面棉絮画已经普及到了网络授课,达到了一个学习热潮。对此我本人深感欣慰,他们为棉絮画发展所做的工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更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尊重棉絮画发展的历史,净化棉絮画创作环境,让棉絮画健康的传承与发展,我衷心希望棉絮画发展的天地更广阔、棉絮画事业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标签: 棉絮画 李福堂

阅读:0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