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走好老工业城市新时代转型发展之路


  ■ 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2%,主要经济指标连续30个月居全省第一方阵


  ■ 累计去煤炭产能1188万吨,水泥企业从36家减少到6家


  ■ 连续4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荣获“全国文明城市”


  7月6日,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邀请铜川市委副书记魏四新,铜川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延旗,铜川市发展和改革委主任王晓刚,回顾城市变迁,展现铜川聚力追赶超越、走好新时代转型发展之路的生动实践。


铜川市走好老工业城市新时代转型发展之路.jpg


  产业转型步伐稳


  科技创新后劲足


  魏四新介绍,铜川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全力打好调整产业结构“组合拳”。围绕煤炭、水泥等传统产业,抓改造升级,实现提质增效;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中医药等接续产业,抓延链强链,实现扩量增效;围绕光电子、航天科技、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抓产业布局,实现“无中生有”。


  从一组数据看铜川产业转型的澎湃动力:累计去煤炭产能1188万吨,水泥企业从36家减少到6家;引进50余户中医药企业及研发机构;吸引了隽美经纬电子科技等20余家光电子企业落户;建成航天测运控铜川中心站,落地企业31户,拥有知识产权372项;落户数字经济企业600余户,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0亿元;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2%,主要经济指标连续30个月居全省第一方阵……


  今年以来,铜川建立重点产业“链长制”,实行市级领导挂帅,一个产业链一套推进班子、一套支持政策,为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提供坚强保障;组织开展项目集中开工、观摩点评,瞄准高端装备制造、航天科技等产业,开展精准化招商。


  魏四新表示,“十四五”期间,铜川将着力推动新兴产业做大做强,针对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陶瓷、航天科技、数字经济、文化旅游六大产业集群,加大补链延链强链力度,构建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的产业集群。


  生态优先绿意浓


  城市幸福含量足


  铜川何以连续4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魏四新表示,多维度满足百姓幸福期盼,一直是铜川城市转型发展的目标。


  铜川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了91个节能减排示范项目,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提升,2020年优良天数达286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列汾渭平原11市前列;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石川河岔口出境断面水质持续改善;持续抓好渭北“旱腰带”治理、崔家沟矿区生态修复,森林覆盖率达到48.5%。铜川,已由过去“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成功转型为绿色生态之城。


  “十三五”期间,铜川共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新建和改扩建项目211个,推行了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薪绩效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取暖工程、农村教师周转房、乡镇公办幼儿园、农村中小学安全校车全覆盖。


  铜川建成铜川剧院、市体育馆、市博物馆、书画公园等公共设施,创建了3所甲等医院,保障性安居工程解决了20余万名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问题,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铜川。2020年,铜川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达到97.11%,位居全省第二。


  与此同时,铜川持续擦亮“德润铜川·好人之城”城市名片,强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上榜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铜川已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等称号。


  坚定改革不停顿


  开放迸发新活力


  党代表任期制为全国提供可借鉴经验;宜君普惠金融试点入选全省优秀改革案例,被世界银行列为普惠金融全球倡议试点;丝路金融科技产业园建成,经济金融资源互联互通平台搭建,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作出有益尝试;近年来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居全省前列……


  铜川,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铜川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一带一路”贸易合作,落实“飞地经济”支持政策,主动承接长三角等重点区域产业转移,设立了铜川口岸办和公用保税仓,铜川新区纳入陕西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


  王晓刚介绍,铜川先后5批次清理取消行政审批事项,精简比例达到50.1%,审批材料压缩60%,审批环节减少50%,审批时间压缩60%,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人文、法治和服务环境不断优化,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2020年底,铜川市场主体达到11.16万户,是2018年的2.8倍。现在,铜川已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


  深学细研悟思想


  为民服务办实事


  铜川是革命老区。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铸就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是铜川这座城市在革命、建设和发展上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铜川市立足实际,守正创新,突出实效,用好红色资源,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依托陈家坡会议旧址等82处革命旧址、16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铜川打造了精品课程32个、党性教育现场教学课程12个,推出党史学习教育精品路线3条,让红色资源焕发时代光彩。截至目前,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接待各类团体1300多批次,全市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280余期,参训人员3万余人次。


  列出“三张清单”,绘制惠民生“幸福图”。吴延旗介绍,铜川认真研究谋划,列出“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确定了25个市级重点项目,由18名市级领导牵头协调督办,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全市共梳理“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821项,目前已完成339项,建立长效机制112项。其中,老旧小区改造、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中小学“四点半”延时服务等项目,极大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取得良好效果,得到广泛赞誉。(记者 赵杨博)


标签: 铜川市 老工业城市

阅读:0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