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翱老师专题访谈 | “保护更新修旧如旧,再生共生微小介入”

  编者按:


  榆林,一座拥有六百年历史的古城,九边重镇,塞上名城,黄土记忆,非遗之乡。面对榆林古城人口老龄化、空间品质亟待提升、文旅配套产业存在短板等诸多问题,CBC以集群设计的方式,选取古城内可改造的院落,邀请多位国内知名建筑师进行首批榆林古城院落更新;以针灸式改造的方式进行空间改造,植入创新业态,实现闲置院落功能和产业的置换,为古城的提质升级提供持续发展的动能;采取策划先行、运营前置、设计定制的操盘方针,根据古城需求进行动态更新,保证项目的可持续运营。


  CBC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实践院院长张海翱主持榆林古城重要空间节点榆林老街工行大院改造设计,将旧建筑改造成具备不同功能和属性的办公空间。张海翱老师在城市更新领域深耕多年,其国际化的视野和年轻化的设计语言为城市更新增添了更多活力。在本文中,张海翱老师围绕“城市更新时代的建筑改造”分享了他的最新观点。


4.jpg

  张海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实践院院长、设计学院院长助理、建筑系副教授、同济大学博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奥默默工作室主持设计师。


  中国建筑学会主动式节能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幕墙设计委员会委员、上海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分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未来空间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专家库委员、上海市江川路街道社区规划师、上海市愚园路街道社区规划师


  全国优秀设计管理英才、上海市优秀青年勘察设计师、AD100最具影响力设计师、2019年上海市空间艺术季执行策展人、第十八届威尼斯建筑国际双年展中国馆执行策展人


  连续参加北京卫视“暖暖的新家”建筑改造节目,并获得节目最高收视率。其中在网络引起热议的“北京机械车库之家”、“上海集装箱之家”、“上海垂园”,被“一条”及其他各媒体争相转载,成为了现象级改造项目。项目先后获得了德国 IF 奖,意大利THE PLAN奖,红点最佳设计奖以及上海建筑学会创作奖最高奖。2017年带领吴彦祖等明星参加了浙江卫视“漂亮的房子”建筑类节目并主持设计了木兰围场草原之家,入围 RIBA 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奖,获得2018红点最佳设计奖,代表中国建筑师参加威尼斯建筑节主题演讲。


  CBC:与新区开发的项目相比,对城市存量空间的老旧建筑进行设计改造,在设计生成和流程操作上有哪些异同?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有哪些?请结合本次古城集群设计改造经历,谈一谈您的心得体会。


  张海翱:在榆林老城创作建筑既是对现代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是对古城风貌的尊重。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深入了解老城的历史和文化,巧妙融合现代建筑技术,以实现现代与传统的巧妙平衡。克服老建筑结构的挑战,同时注重保温和构造的优化,是确保新建筑在各个方面都能够顺应时代潮流的重要一环。而在遵循现行规范的同时,也需保留传统建筑的独特韵味,找到二者的契合点,使新建筑在榆林老城中既是现代的注脚,又是历史传承的一部分。


  CBC:城市更新设计大多需要保留特有的历史记忆感,再叠加符合现代及未来的城市功能需求。请您谈一谈,本次古城集群设计是如何通过设计传承古城历史文化,并面向引领未来居民生活方式和古城文旅产业发展的?如何通过设计让城市重新接纳这些废弃的老旧建筑?


  张海翱:在中国全面推进城镇老旧街区改造的背景之下,项目以“榆林古城、塞上绿洲、丝绸之路、塞外明珠”为核心灵感,致力于保护历史建筑,为人们创造一个既有文化又能满足现代需求的场所,将旧建筑改造成具备不同功能和属性的办公空间。整个改造过程中,我们坚持“保护更新修旧如旧,再生共生微小介入”的理念,保留历史文化价值,注入现代元素,让建筑焕发新生命力。


  在建筑外观设计上,我们保留原有历史特点,采用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和技术进行修缮和更新,重现历史风貌,同时具备现代化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我们在其中融入榆林古城的建筑风格,采用传统的砖木结构和灰瓦屋顶,同时搭配现代化的玻璃幕墙和金属材料,营造出一个古今相融的建筑风格,让人们在这里感受到历史和现代的融合,体验到城市和自然的和谐。并对两侧的传统的建筑进行修缮,保护街巷历史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留住历史信息和时代发展印记;谨慎考虑选择建筑的立面材质、色彩、构件,使之与街巷历史风貌相协调。


  CBC:“以人为本”是城市更新的重要价值观,在本次榆林古城集群设计改造中,您是如何通过设计引导人的活动、体验,营造吸引人的城市空间的?


  张海翱:在设计空间布局上,我们将根据不同部门的需求和功能,设计出合理的公寓区域、酒吧、健身区等区域。除了平面上细致推敲平面尺寸,在竖向上采用挑空、夹层等手法,将空间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使得建筑各项功能完备,流线清晰。


  CBC:请谈一谈您在老旧建筑更新设计中所坚持的原则和理念,您为什么认为这些理念是重要的?


  张海翱:榆林古城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城。我印象最深的是,古城内保存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物,如凌霄塔、香云寺、六楼等等。我站在这片土地上,感受到边塞文化、宗教文化、官式建筑文化、北方合院文化甚至西方建筑文化在此交融激荡,这种印象与感受在我脑中盘旋,工行大院就是这样一点点一步步从一团色块到一个形体再到具体细节得以形成。


  我们从一开始便坚持要“修旧如旧”与“共生介入”但也并非是单纯的简单复刻,不是对历史的忽视与干涉,而是在保留与更新,修复与再生之间寻找一种平衡,以当代的建筑手段介入历史,保护遗产,将其唤醒。我们在此得以看到榆林古城的未来,当下以及未来。总体来说,我们认为未来榆林古城的发展需要在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注重旅游产业和城市更新的发展,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才能实现古城和现代城市的融合。


标签: 张海翱

阅读:0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