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激活驻村帮扶“源动力”

  探索“驻村帮扶+组团服务绩效”双线考核,充分调动帮扶资源;实行“4321”百分制量化考核,考准考实绩效;推行民意评价和考核结果公示制度,接受干部群众监督;“擂台比武”锻炼驻村干部成为常态……


  “今年,县上推行的一系列措施充分体现了镇为主体、权责一致的导向。虽然担子重,但是我们抓落实的底气更足了。”11月11日,紫阳县界岭镇党委书记肖孝建说。


  紫阳县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有465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吃住在村(社区),他们工作任务繁重。为激活驻村帮扶队伍的工作动力,紫阳县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并重,在严格管理、综合培养、科学考核、高看厚爱上持续加力,鼓励驻村干部扎根一线、真抓实干,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组团服务 抱团发展共促振兴


  在漫山遍野的茶树装点下,初冬的紫阳县蒿坪镇东关村仍旧绿意盎然。


  夏曾润是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综合科副科长,也是东关村驻村第一书记。一有空闲时间,他就来到产业基地,推进富硒产品种植试验示范工作。


  今年最新发布的土壤硒资源分布数据显示:东关村是紫阳县硒资源核心区,全域95.3%的土壤硒含量达到高硒及以上水平。正是依托富硒优势,由东关村牵头,蒿坪镇14个村集体实行经济“联营”、党建“联盟”,围绕粮油、蔬菜、肉蛋禽、林果加工等,成立了紫阳县首家集体经济农产品直营店,初步形成“产业联动、龙头联帮”的发展格局。


  “作为包村部门,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不仅在技术指导、产品检测、科研项目、产品销售上全面帮助东关村产业发展,还同步带动周边村子共享资源、抱团发展。”东关村党支部书记危成成说。


  蒿坪村和东关村隔河相望,产业发展各具特色。经过长期合作往来,两个村子已形成支部联建、资源联享、优势互补的利益共同体。蒿坪村驻村第一书记肖淋文告诉记者:“有了驻村第一书记‘组团服务’,我们可以进一步利用东关村包村部门的平台、技术优势,加快富硒产业提质升级。”


  原来,为打破部门之间、村与村之间的帮扶资源“壁垒”,紫阳县今年正试点推行驻村第一书记“组团服务”模式,变帮扶资源一村独享为全镇共享。


  “镇党委合理统筹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政策、资金、技术、信息、人才、项目资源,破解单打独斗力量弱、属地管理效果差、资源整合不到位等问题,进而实现抱团帮扶、互助互惠、共建共富。”紫阳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袁明雕说。


  截至目前,紫阳县已有154名驻村第一书记依托单位支持及个人人脉资源,围绕组织共建、产业共兴、产品共销、人才共育、品牌共塑等重点任务开展“组团服务”,先后培育建成智慧数字茶园300亩、金钱橘原种繁育基地100亩、油菜种植基地150亩,争取建设物资1200余万元,助销富硒农特产品1000余万元。


  量化考核 实绩和民意并重


  驻村干部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驻村干部的考核事关“军心”,客观公正才能服众。2022年以来,紫阳县探索推行“4321”考核模式,镇党委年度评价、驻村单位帮扶工作考核、群众满意度、负面清单考核分别占比40%、30%、20%、10%。


  为确保考核公开透明,紫阳县还坚持“三榜公示”,即群众季度满意度评价结果、镇党委年度考核结果、县级审定考核结果均在村里公示,接受群众和干部监督。


  紫阳县审计局驻村第一书记王能朝所在的红椿镇民利村,地处米仓山腹地,自然条件差、发展滞后。2022年6月,民利村被纳入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王能朝结合村实际情况,制定了帮扶方案。在他的带领下,民利村改造老茶园200亩,将茶园面积发展到1200亩,同时发展特色种植养殖,让村集体经济收益突破了2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镇平均水平。在2022年度综合考核中,王能朝获得优秀等次。


  “考核指标很科学、暖人心。”谈及新的考核模式,王能朝面露喜色,“这样一来,我们驻村第一书记心中目标更明、工作动力更足。”


  “接下来,我们要积极谋划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示范性合作社,建立健全以产、供、销为主的特色产业链,加快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让更多村民享受到乡村振兴的红利。”王能朝信心满满地说。


  “用实绩说话,让群众评判,有效避免了打人情分、印象分的现象,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考核的客观、公平、公正。”紫阳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雷红民说。


  严管厚爱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方瑜玲曾任紫阳县东木镇关庙村驻村第一书记,因帮扶业绩突出,今年被紫阳县委提拔为汉王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都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地奋战在乡村一线。这几年的驻村帮扶经历让我成长了许多,也让我充分感受到县委对乡村振兴一线干部的厚爱。”方瑜玲说。


  方瑜玲不是个例。近3年,紫阳县共有76名表现优秀的驻村干部被提拔重用,142名驻村干部晋升职级,提振了干部抓乡村振兴的“精气神”。


  紫阳县委明确:驻村干部的年度考核结果作为职级(等级)晋升、职称评定、提拔使用、评优树模的“硬杠杠”,同等条件下优先;新提拔干部原则上要有乡村振兴工作经历。


  除此之外,紫阳县还坚持用好考核“指挥棒”,足额保障驻村经费、通信补贴、下乡伙食补助、艰苦边远山区津贴等,让驻村干部政治上有盼头、经济上得实惠、工作上能舒心。


  厚爱之余,还要严管。紫阳县不断健全完善镇党委日常监管、驻村工作队队长直接监管、选派单位协管、驻村办主管的“四方”责任,严格执行驻村工作队“五天四夜”驻村,镇党委月督导、季点评和县驻村办季度督导机制,严肃执纪问责。


  “县委坚持把乡村振兴主战场作为培养选拔干部的主阵地,用制度鼓励干部在乡村振兴最前沿建功立业,推动形成县委用人导向好、干部驻村有奔头、振兴一线有力量的多重利好机制。”袁明雕说。


标签: 紫阳县

阅读:0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