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引泾工程在泾阳”学术研讨会举办

  为弘扬现代引泾工程在泾阳的历史经验,赓续传承水利创新精神,5月28日,由泾阳县水利局主办、泾阳县水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现代引泾工程在泾阳”学术研讨会在泾阳县王桥镇社树村举办。研讨会邀请了水利部水利史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陕西省泾惠渠灌溉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泾阳县泾河文化研究会以及文化和历史学者、泾河流域水文研究者等40余位领导专家学者,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泾阳县水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思路举措等方面展开了热烈、深入的研讨。


202305290836285875.jpg


  水利部水利史研究所所长吕娟莅会指导并讲话,水利史专家蒋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陈昌春、知名作家和教授白描等先后发言和交流。泾阳县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永刚致辞并主持了会议。


  会上,专家们围绕开展水利史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思路、李仪祉的生平和历史故事、引泾工程和引泾勘测百年历史经验和启示、现代引泾历次规划和设计、水文学史的变迁和研究、泾惠渠修建中的外国技术和人物作用、现代引泾工程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如何加强水文化教育传播的载体建设等内容,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坚持问题导向,搭建更加有效的平台,促进各种团体和个人在水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吕娟表示,泾阳县是中国现代水利的开端,是研究水利史的一个圣地,在这里举办“现代引泾工程在泾阳”学术研讨会,很有必要也很及,同时对泾阳县水文化传承保护方面的突出成就表示赞赏。她认为在推进水文化建设工作中,水利史、水文史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要薪火相传,又要推陈出新,泾阳县、张家山水文站等还要继续深入挖掘现代引泾工程的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数据分析等工作,多做一些高水平的研究,讲好泾河故事。


  蒋超表示,清末到民国之间的大约50年时间是中国水利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起到关键作用的李仪祉先生,张家山水文站的建立是走向现代水文的一个重要事件,在中国水文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作用。他认为,泾惠渠的修建放水灌溉不仅是中外科技人员的合作,更是中外资金和财力共同的结果;郑国渠能够成功传承几千年历史,泾阳县的水利人要不断提炼总结其中的历史价值。


  陈昌春认为,李仪祉在引泾灌溉建设中,同时发表了中英文渭北灌溉工程书两个版本,英文注重图表的篇幅,中文注重文字的表述。


202305290836461364.jpg


  著名作家、教授白描表示,现代引泾工程第一次起始于1900年的华北大旱时期,提出了最早的用现代技术引泾灌溉凿洞的想法,已经120年。第二次是1913年陕西驻军派测量泾河,开吊儿嘴并预算100万两,最终由于时局动乱没有成功。第三次是1919年,陕西水利局局长派人测量,绘制地形图等,但是不能满足实际施工需求。第四次是1923年李仪祉担任陕西水利局局长,对泾河峡谷进行了勘测,水文、水情等全面进行调查,提出了2个引泾计划方案,最终完成了泾惠渠的修建。


  陕西省历史学者、书法家雒长安表示,中国近代水利文化在陕西泾阳县这里传播和实践,这是一个重要的中外历史文化交融的过程,并且李仪祉等对泾惠渠修建的历史贡献,值得我们现代水利人不断的挖掘和继承。


  陕西省资深修志专家、方志学家张世民表示,泾阳的书院文化历史积淀深厚,形成的学风影响巨大,李仪祉在不同的学院间学习和读书,这期间的学风、刘愚古对他的影响深远值得进一步考察。他认为在设立张家山水文站,开始进行现代水文测验之前,李仪祉先生就对历朝历代的灾荒、水旱规律等进行了研究和重新的梳理。


  李永刚表示,泾阳县水利局历来重视水文化建设工作,系统把握泾河水利历史规律、深刻汲取历史智慧,不断坚定历史自信、行业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凝聚起了团结奋斗精神力量,下一步将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泾阳水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讲好“泾阳水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发展水文化产业,推动泾阳水文化工作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202305290836555347.jpg


  与会人员还实地考察了位于陕西省泾阳县王桥镇岳家坡村有百年水文测验历史的泾河张家山水文站测验河段及设施、泾惠渠渠道工程、中华水利会馆、陕西省水文博物馆、地处泾惠渠灌区的陕西省“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社树村;分享了近年来泾阳水文化成果《水润泾阳》《泾野寻幽》《引泾百年水文图说》等研究成果。(黄卫涛)


标签: 现代引泾工程在泾阳

阅读:0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