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亮:做陕北石雕技艺的传承者与创新者

  非遗传承人周宏亮的石雕作品遍布西北五省,今年他作为陕北绥德石雕的代表,受邀来到第六届丝博会。展馆内,一件件精美石雕作品的背后,隐藏着周宏亮与石雕的不解之缘。


  几经沉浮 从借生活费到开50人工厂


  周宏亮,1976年出生于陕西省榆林市。儿时,周宏亮的家庭并不富裕,高中没毕业就进入社会,和多位家乡师傅学习雕刻技艺。


  几年后,周宏亮在西安市周至县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


  周宏亮向华商报记者介绍,“当时一位西安美术学院的老师让我做一块石匾,他很惊讶,不过简单指点了几句,我就能做出精致的成品。”周宏亮回忆,“之后他就推荐我去美院做旁听生,不收一分钱学费。”自此,周宏亮的石雕生涯步入正轨。那一年,周宏亮22岁。


  然而,周宏亮的石雕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曾经3年内没卖出去过一件作品。“当时差点就放弃了。生活费都是借朋友的,材料也是从矿山借来的。”周宏亮说。


  几经沉浮,周宏亮的5人小作坊一步步发展成了如今50人的工厂,承接来自各地的石雕订单。“20亩的物流园区正在建设,为之后运往各地做准备。”周宏亮说。


  在一块块伤痕中 他打下一个“石雕天下”


  周宏亮回忆,“去年操作机器时不小心割掉手指上的一块肉,鲜血直流,医生从我肚子上取下一块皮肤给我做植皮手术。”周宏亮掀起衣角,肚子上的手术刀疤清晰可见。周宏亮说:“其实身上还有很多伤,腿上的伤是雕刻刀划的,手背上食指关节翘起来的部分是雕刻锤砸的,干这行受伤在所难免。”


  正是在这一块块伤痕中,周宏亮打下了如今的“石雕天下”。


  “西北五省的县城几乎都有我的石雕。”周宏亮非常自豪。


  在丝博会的展厅内,汉白玉雕的瑞兽、玉如意,青石岩雕刻的石狮子。“我雕过最大的人像有20多米高,是一尊三面佛,佛像的一根指头有我双手环住那么粗。”


  在周宏亮的既往作品册里,光代表作就有34页。他说,由他亲自设计、集结团队雕刻的巨型作品,遍布全国各地。“离现在展厅不远的三桥高速立交,有一幅浮雕壁画就是我设计并雕刻的,此外,中国最大的石凉亭也是我的作品。”


  将外地雕刻技艺与本地雕刻文化融合


  周宏亮的目光没有局限在石雕上。他还钻研石雕与木雕、砖雕的技艺结合,他的目标,是全线建设仿古建筑。


  “疫情期间,工厂受到的影响比较小,因为从设计到雕刻,从石雕到木雕、砖雕,我能提供全方位的雕刻作品。”周宏亮说。


  目前,陕北石雕文化只在西北五省获得较高认可,周宏亮希望陕北的石雕文化、建筑文化能走出西北。因此,没有雕刻订单的日子,周宏亮经常出门开辟市场、学习技法。多年来,他的脚步遍布福建、山东、河北等地,将外地的雕刻技艺与本地的雕刻文化融合,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陕北石雕之路。


  周宏亮说:“因为青石岩在全国的认可度不高,我专门从四川和湖南找来汉白玉,让青石岩和汉白玉同步发展。”


  正因为对传统和创新的坚持,周宏亮作为陕北绥德石雕的代表,受邀来到第六届丝博会,向世界展示精湛的石雕技艺。“希望能通过丝博会这样的平台,让陕北石雕文化,绥德石雕技艺,不断发扬光大。” 华商报记者 李新怡/文 陈团结/图


标签: 周宏亮

阅读:0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