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晨瑜:心怀热爱追逐“考古梦”

  “非常期待未来在考古学中的旅途。”11月9日,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学生孙晨瑜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起自己收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的那一刻,仍心潮澎湃。


  今年9月,孙晨瑜以48门课满绩的优异成绩收到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发出的待录取通知。直博北大的她即将开启新的学习生活,在新的舞台追逐自己的“考古梦”。


  谈及选择考古学专业的初衷,孙晨瑜告诉记者:“我对自然、文化、推理的浓厚兴趣,契合了考古学专业的要求。”孙晨瑜是浙江绍兴人,从小就爱逛博物馆,经常透过玻璃观察一件件精美的瓷器。来到西北大学,了解了文化遗产学院的本科生导师制的学习模式后,孙晨瑜主动联系导师,最终被分到了心仪的古陶瓷研究方向进行学习。“陶瓷研究是我长久以来的兴趣,现在成了我的研究方向。”孙晨瑜说。


  为了尽快开始科研工作,孙晨瑜主动和导师沟通交流,虚心向学长请教。在导师的指导下,她的论文《青花瓷名谓问题刍议》被《西部考古》杂志录用。孙晨瑜还对自己的专业课论文《唐墓壁画中T形杖功用新解》反复修改,最终将其发表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上。这是孙晨瑜作为独立作者被录用的第一篇论文。


  学习中,孙晨瑜并没有把自己埋在故纸堆中。她对记者说:“田野考古综合实习课是我们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一门课程。我们会像真正的考古队员一样,进行田野调查、发掘、资料整理以及报告编写。可以说,经过了这门课的培训,我们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考古人’。”


  大三下学期,孙晨瑜跟随带队老师到陕西旬邑西头遗址开展实践活动。孙晨瑜的探方正好位于巨型遗迹H48之中。她和相邻探方的同学采用解剖沟的方式对其进行发掘。“解剖沟最深的地方距离地表超过了6米,里面的堆积可以划分为32层。遗迹的规模和发掘的难度可想而知。”尽管已时隔多月,回忆起当时的发掘历程,孙晨瑜仍历历在目。


  孙晨瑜还曾在青海都兰热水墓群、泾阳大堡子墓地参与田野考古工作,并利用假期参观了良渚遗址、河姆渡遗址、景德镇御窑厂遗址等10余处遗址。孙晨瑜告诉记者:“空闲时间,我会和大家一起四处转转,用照相机记录下美好的瞬间。”在孙晨瑜看来,参与发掘工作的日子并不枯燥,自然风光、实践技能、成员友谊……每一次“下工地”,她都收获满满。


  3年来,孙晨瑜除完成学业任务外,还积极自学了SPSS、ArcGIS以及Harris矩阵等软件课程。在毕业论文的撰写中,孙晨瑜打算在论文中用ArcGIS的分析方法复原丝绸之路古道。“为了更好地进行考古学研究,这是我必须做的。”孙晨瑜说。


  在父母的影响下,孙晨瑜对国画、围棋、古琴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还通过了浙江省学生艺术水平测试的中国画(A级)测试。闲暇之时,孙晨瑜会拿起画笔,于水墨丹青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不仅如此,这个热爱挑战的姑娘还曾攀登雪山、学习驾驶直升机。孙晨瑜笑着说:“这些活动会让我不畏艰险,热爱挑战,成为一个勇敢、坚毅的人。”


  谈及自己的学习动力,孙晨瑜说:“一方面,考古学能让我对自然、文化和探索未知的爱好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吸引着我去发掘更多的中华文明故事。”一路走来,坚定不移的热爱是孙晨瑜的动力源泉。在她看来,直博北大只是漫漫考古行的一个中转站,未来,她会带着赤诚的考古初心奔赴下一场山海。


标签: 孙晨瑜

阅读:0

返回首页